按照比較嚴謹的定義,倉儲自動化是指通過信息化、物聯網和機電一體化等技術,提供智能化物流解決方案,通過將物料出入庫、存儲、輸送、生產、分揀等物流過程自動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,來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。由此不難看出,新技術的應用是倉儲自動化發展的底層驅動力。
與其他自動化系統類似,倉儲自動化系統也包括感知、連接、決策、執行等幾個關鍵環節,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數據產生、傳輸、處理和應用的鏈條。這其中,也是各種創新技術的演兵場。
1、識別與感知
現代倉儲管理依托RFID技術,可以自動讀取倉庫中不同貨物的數字標簽,識別其“身份”并進行自動化處理,提供了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。同時,更多的傳感技術也正在被集成到倉儲自動化系統中,讓相關的設備具備諸如機器視覺和空間感知等能力,以便可以綜合更多的數據,建立更全面的洞察。
2、工業物聯網(IoT) 倉庫自動化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:智能的工業物聯網(IoT)。透明度是倉庫管理的全部和最終目的。在過去,了解倉庫的庫存就足夠了,而今天則意味著從各種來源和系統中匯集大量的數據,并實時處理。因此,IIoT平臺持續記錄、收集和評估倉庫中的工廠、傳感器和過程數據,控制系統,報告故障,安排維修工作(預測性維護),并減少停機時間。預測性分析提供了未來需求波動的指示,并確定了材料流動和交付的最佳路線。各個倉庫流程內的網絡化程度越高,優化的機會就越明顯。為了更好的決策,哪里缺少數據?訂單揀選的問題出在哪里?以及如何使交通和工作路線變得更短? 3、倉儲管理系統(WMS) 這是整個倉儲自動化系統的“大腦”,匯聚來自各方面的數據,并通過處理最終形成決策指令,驅動整個倉儲系統的高效運轉。值得注意的是,AI技術的應用,正在賦能WMS新一輪的迭代升級,建立在海量數據基礎上的洞察,為優化流程、避免故障、提升效率帶來更大的價值。 4、倉儲機器人 自主運作的機器人作為倉儲系統中實現貨物搬運的末端執行器,是倉儲自動化的一個重要標志,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AGV(自動導航車輛)、AMR(自主移動機器 人)和ASRS(自動存儲和檢索系統)。它們可以根據預先設置好的線路(如AGV)或者是自主感知周圍環境(如AMR)自動化運行,實際上自身就已經是一個集環境感知、決策規劃和控制執行于一體的綜合智能設備,且產品的功能和形態也日趨多樣化。
自主移動機器人(AMR)在規定區域內自由導航。自主的自動導引車(AGV)、無人機和自動輸送系統可以覆蓋很長的距離,并將貨物安全、快速地送到正確的地方。另一方面,協作機器人(cobots)與人類同事 "攜手 "工作,并簡化了工作流程。
5、智能基礎設施
為了支撐整個倉儲系統的智能化發展,相關的基礎設施也需要智能化升級,比如為AGV和AMR配套的智能充電站、安全監控設備等,這也是將倉儲自動化系統無縫融入到倉儲物流體系中的關鍵。